混在大唐的工科男 图文:工科男的“夹缝生存论”
●从发现潮款,到设计加工,再到生产上线,我只需要7天。这是大企业无法想象的速度。
●只要我自己不出错,谁想“吃”掉我的市场份额,没那么容易。
他是典型的工科男,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高材生;他是令人羡慕的金领,先后在美国、欧洲多个国家工作。2010年,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国创业,项目令人大跌眼镜:网上卖原创饰品。
他叫黄晨君,一个敢想敢做的新锐80后。他将标准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了“作坊式”的电商模式里。不到三年时间,他积攒了50万的用户数量,拥有近10家店铺,在饰品类的电商中名列前茅。
巧打“擦边球”
抢注Dulala商标占先机
“把手镯的预售日期改到30日……”“帮我尽量安排一下吧,28日前货必须送到。”
8月26日早上,记者赶到黄晨君的公司采访时,他正在和工厂联系补货,其间他的电话就没停过。这段日子,他预售的一款饰品在网上卖得很火,他每天的生活如同打仗一般紧张。
2010年,黄晨君回国后与一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网店专卖饰品。彼时,电商领域的商标意识还比较淡泊,黄晨君抢先注册了杜拉拉的拼音“Dulala”商标,成功入驻淘宝商城。“因为在外企工作过,我对商标注册的意识十分强烈。”黄晨君告诉记者,当初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很畅销,可他发现,拼音版的Dulala在国家商标注册网上没有注册记录。他立刻抢着申请注册。
这记“擦边球”引来了原著者的一纸诉状。但最终,黄晨君不但打赢了官司,还成功注册了“Dulala”流行饰品类的商标,“保守估计,现在这个商标至少值100万。”
黄晨君坦言,他的饰品畅销,“Dulala”也功不可没,“首先这个商标很好记,在网上快销类的产品中,商标具有鲜明的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另外,饰品类买家大部分是白领,‘Dulala’的商标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激发购买欲。
”“Dulala”商标的成功注册,让黄晨君的网店在发展初期占据了极为有利的位置。但事实上,对于“Dulala”商标的注册,黄晨君还是留有遗憾的,“我后来才知道,我注册完以后,达芙妮集团也紧跟着注册了‘Dulala’鞋包类的商标,据说直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如果我当初把其他类别的产品也一起注册了,现在单卖这个商标,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稳中求胜
守住“一亩三分地”的智慧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传统企业开始从线下往线上转移,小型电商的生存空间所剩无几。“有一次,我参加淘宝举办的一个年会时,淘宝‘小二’就有这样一个说法:2009年至2010年,电商玩的是技术,只要有技术就能赚到钱;2010年至2011年,电商热衷开商城做品牌;2012年,电商转向了玩团队和供应链了。”黄晨君走的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
如今,当同类型的电商还为货源发愁时,黄晨君却在从容不迫地挑选代工厂,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线下企业,他也有独特的应对之策。“他们吃不掉我。”黄晨君的策略是,先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绝对不会把战线拉长,盲目扩张,只要我自己不出错,大型的传统企业想吃掉我的市场份额,并不是那么容易。”
黄晨君的自信是有依据的,相比大块头的企业,他的网店更加灵活,“我们从发现一个潮款,到设计加工,再到生产上线,只需要7天的时间,这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无法想象的速度。”此外,黄晨君还提到,在品类的选择上,大企业往往有诸多局限,而他选择做哪一个品类的饰品,就像选择用哪一家快递公司发货一样简单。
黄晨君并不是一个贪图安稳的人。事实上,在瞬息万变的电商时代,一个错误的决定很可能会让一家大型电商遭受灭顶之灾。黄晨君说:“圈子里已有前车之鉴,很多电商做起来后,就开始盲目扩张,甚至完全将线下的模式引入进来,造成人员臃肿,成本提升。我们现阶段还是求稳,先守住这个已有的市场份额,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如果有线下的大企业看中了我们的品牌,我们才会考虑用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进行大规模扩展。”
快人一步
打造品牌建立供应链
网站有了人气后,黄晨君开始谋划建立规范化的品牌运营团队了,这在以个人或是“作坊式”生产方式为主的电商里,无疑是一个超前的想法。黄晨君并不讳言,“做网店和做正规企业肯定还是有一些区别,在这个方面我很感谢我的合伙人,他曾经从普通专卖店店员做到店长,有很好的市场经验,正好和我互补。”
2011年3月,黄晨君正式组建团队,除了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外,他还招入了一批产品设计师,加大原创产品的销售比重,因为“打造品牌,首先得有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我们之前也有原创,但是比重相对较小,组建团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大原创产品的销售比重”。
除了打造品牌之外,黄晨君还看得很长远,“对电商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货源,如果自己没有完整的供应链,一旦竞争加剧,货源不足,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黄晨君走的这一步,是很多电商想做而不敢做的,究其原因,他认为,“大部分电商老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它不再像早期那样,靠一两个人单打独斗就能生存下去,电商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了。”
创富顾问
化知识为竞争力
□本报创业顾问团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喻良涛
黄晨君作为高学历者,投身电商创业有很大优势。创业之初,他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让他懂得了组建团队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天然而稳固的团队构架,他和合伙人各有特长,亲密合作,这迎合了当前电商创业起点规模提高的趋势。另外,他对市场有超前的敏锐眼光,提前注册拼音版的“Dulala”商标,让人拍案叫绝,体现了开阔视野的价值。
对于黄晨君日后的发展,我认为,他目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精选切入方向做成大企业,未来是选择一个更广阔的大市场,还是做多个利基市场?这是他做大企业的关键所在。同时,他需要更充分地积累和运用自身的技术和文教资源,在众多电商中间,继续保持原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