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预测 最新解读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的“四大误区”
2019年高考阅卷已经完成,高考成绩目前已陆续公布,预计在6月24日全国各省公布完毕,那么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了。填一个好的志愿,与考一个好的分数同等重要。很多同学分数虽然考得不错,由于填错志愿,结果还不如成绩考得差的同学,因此填志愿一定要慎重!

那么怎么样把你的高考成绩发挥到最大效用,被一所好大学录取呢?首先,要注意避免高考填志愿的四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只看校名填志愿。这几年,中国的大学不断改名,很多学校的名称被改得面全非。高中生对大学的历史不了解,常常上当。有的考生只看学校“高大上”的名称,不去调查学校的过去的名字与排名,结果自以为填报了一个好大学,其实是三流大学。

例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财政大学”、“华北工业大学,名字听起来都很高大上,像双一流名校,实质上都是“野鸡大学”。有些大学虽然不是野鸡大学,但是名字与实质还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校名好就认为学校好。例如“长沙理工大学”与“湖南工业大学”两个大学,从名字来看,“湖南工业大学”似乎更好,事实上,“长沙理工大学”排名要靠前很多。

第二大误区:盲目相信热门专业。热门专业是指某个特定时期内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由于我国大学的专业设计很灵活,很多学校都会跟风设置热门专业。例如90年代,计算机专业就业很好,一时间所有的大学、大专、中专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人才数量一下子超出了社会的需求,热门专业很快变成冷门专业。法律、经济管理、生物技术等当年的热门专业同样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那么我们该怎么选择专业呢。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二,要根据家里的人脉条件来选择;三,要根据未来的发展动态选择。现在的热门专业将来未必热门。只有预测未来,选择未来的热门,才是真正的热门。
第三大误区:盲目追求热门城市。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只选择上海、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的高校,不愿意填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外地考生而说,上海、北京等地高校的分数常常要远超于中西部地区的同等大学,因此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你的分数如果填报中西部地区高校,能上一所好的大学(如“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填报沿海城市的高校,则只能读一般本科。
在这种情况,我建议考生优先选择好的学校。理由有二:一,目前我国的人才政策对名校(如“双一流大学”)有倾斜和照顾,名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升学上占有很多优势;二,目前,本科生可以在全国范围的任何城市就业。
中西部大学的毕业生并不意味只能留在中西部地区工作。沿海城市的毕业生也不意味着留在沿海城市工作。因此对于本科生而已,名校毕业选择的就业地域会更广阔。
第四大误区:只看分数填志愿。每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同,考试的人数不同,所以每年的分数都会不一样。历年的高考分数之间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很多考生常常根据某大学在2018年、2017年的录取分数线来填报自己的志愿。
以为自己的分数超过了往年某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便能被成功录取。事实上,这样的判断常常是错误的。填报志愿不能只看分数,更要看自己的全省排名。一般而言,查一查某大学在X省录取考生的排名情况,比查其录取的分数线更有参考价值。
如果你能避免上述四个误区,我相信你一定能填报一个好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