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和孙殿英 青藏战争5:马步芳主政青海 诸马再战孙殿英
青藏玉树之争是在英帝国主义策动下,中国边疆省区间的内战,青海军粉碎了英帝国主义和西藏地方亲英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马步芳作为青海最高军事指挥官也赢得了声誉。
马步芳主政青海后,通过政治手段加强与西藏的关系。在1934年,马步芳派黎丹组织西藏巡礼团赴西藏考察,黎丹在西藏历时三载,足迹遍历前后藏,结识了许多西藏地方政府的上层人士及著名的活佛等,对进一步疏通青海与西藏的关系起了促进作用。

青藏战争后,青海马家军队的声威随之提高,引起了南京蒋介石的注意。此时,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抗日救国同盟军”,欲与沙城的孙殿英联络合作。
1933年6月17日,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其率部西移。

老蒋的用意是:(1)削弱冯玉祥号召抗日的力量,防止冯、孙联合;(2)马家集团决不容许孙插足青海,彼此冲突,两败俱伤,以坐收渔人之利。
孙殿英西进青海的消息果然引起了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和青海马麟、马步芳的愤怒,遭到了西北诸马的坚决反对。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要求中央收回成命。

青海马家军队一方面秣马厉兵,准备武力抵拒;另一方面,马麟、马步芳直接电陈中央,不予接纳;同时指使青海各民众团体、蒙藏王公及千百户等派代表赴南京请愿,坚决反对孙殿英来青。
宁夏马鸿逵也发出了拒绝借道宁夏抗议孙殿英军西进的通电。
马鸿逵、马麟以打报告辞职抗议孙殿英西进。
孙殿英部依然从包头溯黄河向宁夏进发,这样西北四马拒孙战线迅速形成并部署了拒孙兵力,马步芳亲往宁夏协同宁马与孙殿英部展开血战。
国民党中央又在此时免去孙殿英本兼各职,并命阎锡山、胡宗南、朱绍良等夹击孙殿英军,自1934年1月13至3月底,战事以孙殿英部溃败而告终。
诸马拒孙战事虽然发生在宁夏境内,但使蒋介石看到了青海马家军在西北举足轻重的地位,转而拉拢收买,将马步芳所辖新编第九师改编为正规陆军第一〇〇师,继而被扩编为新编第二军(马步芳任军长),下辖3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2个直属团、3个直属营及司令部,总兵力约2万余人。马步青也被任命为骑兵第五师师长。
马步芳又扩编部队,将营扩为团,团扩为旅,有1个直属团、4个直属营,连同保安部队共有10个步兵团、8个骑兵团。这时马步芳的正规部队兵力达3万人。
马家军强悍的战斗力,在日后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遭受重大损失。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马家军又作为一支抗战劲旅赴中原英勇抗击日军,对侵华日军展开过殊死搏杀,1939年春末血战淮阳,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日记称此为“恶战马回子军”。他们的故事以后再展开。
因马麟执政青海时在金融方面的混乱引起了社会的动荡,迫不得已于1936年6月向国民政府请假归里休养,青海省政府主席职务暂由马步芳代理。
1938年3月2日,南京政府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任命委员陈显荣兼秘书长,罗经猷兼民政厅长,马丕烈兼财政厅长,马骥兼建设厅长,马绍武兼教育厅长。从此,马步芳集青海军政大权于一身,开始了马氏家族统治青海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