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潘天寿】潘公凯谈父亲潘天寿:如何用艺术参与救国?
潘公凯与父亲潘天寿在杭州灵隐寺合影
编者按:潘公凯出生于杭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多重身份,美术理论家、教育家,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担任院长,主持并领导了两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而潘公凯还有一重身份总被人提及,那就是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儿子。在上周(5月2日),适逢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潘公凯先生,他以学者的身份向我们阐释了潘天寿的为人。

记者:在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有多场大型纪念活动。比如在潘天寿先生的故乡,举办“潘天寿艺术与两岸美术教育研讨会”,对中华民族现当代美术教育有怎样的影响和意义?
潘公凯:今年是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离他去世也近半个世纪了。由潘天寿基金会策划、国台办交流局主办的“潘天寿艺术与两岸美术教育研讨会”,组织了两岸美术界的专家、学者讨论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以及两岸弟子们对于中华文化拓展的脉络与成果。
潘天寿 猫石芭蕉图
上世纪50年代设色、指墨 237.5×120cm
潘天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外表上的承袭,也不是碎片的背书,而是诚挚坦荡,言行一致,深入理解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国古典思想与学术成果,坚守从魏晋以来一以贯之的儒士理想,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无私无畏,为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而尽心竭力,成果卓著。
所以潘天寿远不止于是个画家,他是一个思想者,是一个有抱负有担当的教育家,是出色的诗人、书法家、史论家,概括起来,他既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儒士,又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人。
潘天寿在国立艺专师生中的影响,不仅是由于他的学术见解和绘画成就令师生朋友们所佩服,更重要的是他那宽厚正直、刚正不阿的性格和严于律己、坦诚信义的道德操守,令师生朋友们所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