唅的五行几画?

慎颖雪慎颖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含在汉语中,有“含”和“唅”两种用法,一般认为后来合而为一了; 汉代出土的铜器铭文中还有“琀”、“含”、“唅”三种字; 在《说文解》中,对这三种字的来源和区别都有论述:“琀,送气者。从口,临声。……唅,也。从口,奄声。或曰葬口中所含玉贝也。” 可见,“唅”是古书中的通假字(可能是“琀”的异体),本义是指人嘴里所含之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口含”。古人认为“人之精气为魂魄,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参见《礼记·祭法》等书),而人的精魄是要在死后被带到另一个世界的,因此,在人的口中含着一些玉器就可以保证这些神灵不被风吹雨打。

所以《说文》说它“或曰葬口中所含玉贝也”,也就是说它的本义就是丧葬时放入死者口中的随葬品中的玉贝,这当然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含”! “含”与“唅”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些,从字形上来说二者基本一样,都是“含”下有“今”无“心”(或作“厶”),上边有一横不加点的没有加“心”,加上“心”就成了“唅”,但意义却完全不同,《说文》认为“含,衔食之器也。……或曰尸所衔含也。”“或曰”——就是说也有不同看法——认为这个“含”指的是放置于死尸口中的“含”,这个说法实际上把“含”和“唅”又混同起来了。

我查了一些古书中的用例,发现东汉以后的文献一般都认为“含”与“唅”的意义相同,都指放在人口中的丧葬之器而已。如《后汉书·杨震传》:“(子)袭遂怀金以进昌,因言‘死者冥冥,孤魂何处’,扬雄以为‘葬书之所由生矣’”李贤注引张华《博物志》云:“扬雄以为人始生,未有知也,死者,无声无臭者也。将死,其神先行登下棺,名曰魂醉,故《含篇》曰‘入棺,则昧然而醉,丧乃止行’。”

彭小杰彭小杰优质答主

根据五格剖象法,字中三横两竖为十画,因此“唅”是10画。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唅”的字形解释是这样的—— 《说文》里有这样的记载——“(晗)本作‘唅’;从日,音含。” 根据以上资料可知,古代的“唅”写作“晗”,与“音ha”相关联,而且是有声调的(即有读音)。而到了现在却只保留了“hàn”这个读音,字形简化成了现在的样子了。也就是说古人用繁体字写的“涵”(音han)和“寒”(音nan)这两个字被简化成了一个字,并且其形变为“宀+干/寒”的结构,读音也变成同一个读音。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唅”也是10画啊!~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