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何时搬离上海?

蓬媛帆蓬媛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1964年生于武汉,随父母工作调动在武汉读了小学初中,在山西读的高中。1985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名东北大学),在学校里见到了来自上海的学长和学姐。他们给我们讲了宝钢的故事,还带我去他们的宿舍参观。那时候对宝钢很神往啊! 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某钢厂,当时武钢也打算建设大型钢铁基地,于是组织上派我到北京学习,同时了解宝钢的建设情况。我记得非常清楚,一天下午去听专家演讲,这位工程师一进门就讲到,你们武汉要建大钢厂了,比我们宝钢还先进……我的天,把我高兴的……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武汉某钢厂也逐渐开放,我从内部拿到了一些图纸,看到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心里想,宝钢真厉害呀! 后来去德国留学,去了德铁集团和西门子公司实习,才知道宝钢的技术有多落后。回到国内,进入冶金部研究总院,正好负责宝钢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究,常去宝钢交流,渐渐知道了一些内幕。

先讲内情一:当时国际上不锈钢板主流技术是板式换热器(热交换用),国外很多核电站都是用的板式换热器。而宝钢一开始就是建设的带式换热器,后来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突破,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讲内情二:宝钢从日本买入了著名的JFE转炉炉顶吹氧技术,但是始终没有突破,炼出来的钢含有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经常发生钢材表面开裂现象,造成巨额损失。后来花了重金聘请了奥地利专家来指导,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再次讲内情三:宝钢一期建成以后,由于技术等原因,没有达产达标,很多设备常年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到二期建设中,很多技术参数都是在达到一期指标的基础上再提高20%-30%。 以上只是随便列举了几个例子,宝钢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虽然规模上来了,技术性能却反而下降了很多。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