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喜欢白银?

商珊芳商珊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发现了白银的货币属性并用来交易。但中国古代使用的银两并不完全是白银,而是以白银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参考《白银资本——全球白银产业研究》)。 明朝中期后,由于海外殖民和对西南边境的控制减弱,来自银矿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为了填补财政空缺,明朝开始了“钞之废”和“银之禁”,严禁将银外输及买卖,企图用行政手段增加银在流通中的比重。但这种命令型的政策并没有起到作用,到明朝中后期,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的作用越发明显;到了清朝前期,白银已经取得了铜钱的地位。

民国以后,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银币、铜币均为国家法定货币,但在实际交易中,白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经济困难,物资紧缺,为了让国民经济尽快恢复,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大量发行纸币和金属券。而当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限度,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1950年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货币发行的命令》,明确规定: “凡属出口商品所得汇兑收入或外汇调剂收入以及从国外借用的各种款项所兑换的人民币,除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外,均应解付中国银行,转为国家货币发行。” 也就是说当时国家发行的货币,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贸的收益,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品(如锡、钨等)的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内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调整,尤其是加入了WTO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边上涨机制。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和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国内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容量都在不断扩大,因此以前那种依赖出口和外贸收益来发行货币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因为国际地位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这种状况也只是在逐步改变而不是马上就能够彻底改观。加之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中国实行稳健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这都导致了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的必然结果:国际市场上对白银的需求大增,而国内对于白银的消费需求却相对较小,这使得白银比价大幅上升并刺激了中国对外矿产投资的增长。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