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时钟适合中国吗?

苏瑞敏苏瑞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不适合,原因有三点: (1)中国经济基本面与美国不同 中国不是发达国家,没有巨额的存量国债和居民储蓄,不依赖利率下调刺激出口和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来自经常项目顺差而非货币政策,而且,中国是一个贸易小国,进口与出口在总量上大致相当,进出口顺差通过结汇造成的外汇供应增加并不明显,对美元供给的影响有限。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中,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大量出口,赚回了大量的美元。当时正是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启动的前夜。如果那时我们放开流动性闸门,按照美林时钟推演,我们可能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然而事实是中国不但没有加息,反而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且使用了超量的外汇储备(那时候中国的一桶石油换不回一斤大米了——从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价格一度达到每桶147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2)当前中美利差的背景不同 美林时钟推出的时候,美国处于加息周期末尾,全球通货膨胀严重。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开始紧缩银根,同时全球其它国家(主要指欧洲和日本)为了抑制通胀也加入了加息大队。在这轮加息周期中,美国的利率上升到了巅峰值。后来,因为次贷危机,美联储急转直下,迅速降至接近零。而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及时出手,逆周期调节,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力度。尽管CPI高企,国内经济面临通涨压力,但我国的名义利率始终未触及美联储上升轨迹的上限,两国利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差异决定的。所以,基于美联储加息周期末期的经验推出的美林时钟显然不适合当前的形势。

(3)汇率制度不同 美林时钟假设各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但事实上,目前除却个别小国实行的完全是市场调节的外,很少有国家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大多数国家的汇率由政府调控,或者受政府监管。中美两国都是汇率管制国家。在中国,企业和个人不能随意的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资本项下业务除外)。在外汇市场上,央行是唯一的买家,其它交易者只能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外汇,而不能反过来。这种情况下,央行的每一笔交易都必须是有代价的。一方面它必须考虑到国内经济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对外币供给的控制。 相比而言,美联储则灵活的多。因为它只需要考虑国内的需求就可以。不需要顾及到外国需求的状况。它可以肆无忌惮的一再降息,以刺激低迷的美国经济。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