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背部有什么作用?

鄂丽萍鄂丽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认为,背部为五脏的俞穴,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所循行之处,脏腑经络通过背部的腧穴与脊柱相连接。 人体背上部主要是有脊椎骨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构成,这些结构是保证人体直立和进行各种动作的基础。同时,人体的内脏器官如同身体其它的部位一样,都是整个经络系统中的组成部门,因而内脏病变可反映于背部。

如心脏病可使背部出现紫红色的淤斑;肝炎病人背部或颈部的蜘蛛痣(似蜘蛛脚状的红点);胃有炎症时,后背正中或右侧肩胛下区可出现压痛;胆囊炎、胆结石者,常可在背部左侧肩胛骨旁扪及肿大的胆囊;急性胰腺炎时,背部中央常见灰白色斑块;肿瘤或增生性病变,在背部常可出现条状、块状的棘状突起,即所谓“脊突肥大”等等。 由于背部穴位多位于脊柱区,而脊柱又是椎体、椎间盘、韧带、关节突等结构的复合体,因此采用针刺或灸疗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相应区域的神经系统,通过反射调节机制,发挥整体调控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1.背俞穴 在人体背面,从大椎穴向下,共有三个重要的腧穴,即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此三穴均属督脉经,并皆附丽于膀胱经,故临床上又称为“腰背腧穴”。此外尚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等,均属于背俞穴。

2.奇穴 具有独特解剖位置的穴位,一般多在胸腰部结合位置。如腰阳关、命门、神阙、气海、关元、曲骨、会阴等穴。

3.阿是穴 亦称“天应穴”、“压痛点”。因其早期主要作为诊断之依据,并无治疗作用,故在此不详述。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