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什么禹?

仲海涛仲海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代道教理论中,用来阐释世间万物起源和变化的五个元素。这个“五行”,并不是指特定物质意义上的金、木、水、火、土,而是表示五种行为属性的简称。这五种行为属性分别是: 仁(木)、礼(金)、智(水)、义(火)、信(土) 这五行的顺序,在古代的哲学体系中是有讲究的,被称为“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而“五行相克”则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克”不是“战胜”“打败”的意思,而是“克制”“抑制”的意思。所以五行相克实际上描述的是一种平衡关系——任何事物都要受到制约才能保持平衡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关系被道教借用过来去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 于是按照道教的理论,当人体内五行平衡,不发生偏盛或偏衰的情况下,人体就会处于一个健康状态。一旦人体内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超出了身体本身的调节能力,导致五行失衡,人就会出现疾病现象。

所以,根据上述理论,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属于多愁善感,那么他的肝肯定有问题(肝气郁结者,易抑郁);如果一个人的肾不好,那么他肯定性欲低下;如果一个人的脾不好,那么他可能消化不良………总之,一切人体不适都可以在五行中找到对应元素。 当然,这些元素的来源都是道教神仙们吃出来的。 例如,大家都知道“以形补形”的道理吧!比如骨骼不好,就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牙齿不好,就吃坚果,骨头汤等硬物;头发不好,就多食用富含铁质的食物等等。而中医之所以能开出具体的药物处方,不也是基于“君臣佐使”的原则吗!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凡欲服药,必须识药。先须识药,然后服之,则药之力固,不识药,妄服之,则药之力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