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是属五行的什么?

糜紫寒糜紫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字典》“予”字条下注云,古文字作“余”,从“戈”之字,“凡与余、与同”;又云,今文字作“予”者,“俗以为‘朱’字,非” 由此可知“予”、“余”二字,古体皆从“戈”,读音相同,皆为阳平声;而“朱”字并非“予”“余”二字的繁体,只是“笔划较繁”而已(见《康熙字典·序》)。

由汉至魏晋六朝,“予”“余”互通,唐以后才区别用字。古人写的诗词中,以“予”代“余”者比比皆是。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苏轼的《虞美人》词“波纹细细思绵绵。恰似春山路,夜来全。”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凭谁问、廉颇老矣。”这些词里的“予”都是“余”的意思。辛弃疾的词“玉佩丁东别后,怅韶华、容易去。”“忆把裙钗分晓。怕红颜老去,倚遍栏干。”“旧时曾胜处。早无处、寻它个。”——“晓”字和“处”字前面都有“之”字介词结构,表明“晓”“处”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动宾短语,这个短语又是形容词补语,表示“早晨”“地方”等意思的是“晓”“处”的本义。这个“晓”字,就是“早晨”的“晓”,而不是指“明白”的“晓”;“处”字也是如此,这里是它的本义“居住的地方”。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