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儿童怎么?

楼颖辰楼颖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小儿语”是古人对于儿童的训诫之辞,类似于今天的《幼儿启蒙》、《三字经》之类。最早的一部小儿语是宋朝吴自牧撰写的《梦粱录·风俗》中载有“小儿语,如‘一不做,二不休’;又‘早起清辰,采桑摘叶’;又‘天上下雨,人家屋里湿’;又‘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等语句。但这部书现在已经失传了。 明朝人编撰的《增广贤文》里也收录了许多类似的格言。这些文字虽然浅显,却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书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等等,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都很重视对小朋友的早期教育,常常读些这样的书给小孩子听。我记得最牢的是两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两句话,想来我的启蒙老师一定是读过《增广贤文》的。 与《增广贤文》内容近似而稍晚的是清代作家李渔著的《笠翁对韵》,这本书以对仗的形式撰写,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内容也是广泛吸收了民间的智慧,如“一日之计始于晨,一生之计始于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莺鸣啼,燕飞来,春光无限好;花弄影,月流辉,夜静风清美”等等。今天看来,其中的有些内容固然显得陈旧,但是,许多道理仍然是正确的,而且朴实易懂容易记。直到今天,我还是能背诵这书的大部分篇幅(也许是因为年纪大的缘故,我反而能记住更多)。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