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属于五行属什么?

水碧栀水碧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代汉族人民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现代科学证明这五种物质存在于自然界,具有相对稳定性。 五行说简单点就是: 木——春天,东方; 火——夏天,南方; 土——长夏,中央; 金——秋天,西方; 水——冬天,北方。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害: 水木金火土互相之间的伤害与不利。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四季交替、昼夜轮回……这些自然现象可以总结为“消长”和“盛衰”。而“五行生灭”也符合这个规律——“有生必有灭,有盛必有衰”。 所以,他们提出了“五行相胜(或‘相克’)”的观点。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 比如:木旺盛的时候水衰退,木克制了水。等到木衰落的时候,水又开始旺盛,这时土出来克制水,使得水运不息。当土过于旺盛而压制了水时,水就会努力寻找突破口,这时候木又出来了帮助水,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平衡。所以古人认为五行之间是有“敌我关系”的。

在阴阳五行的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成阴阳两个方面。我们人体也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阴阳划分是这样的: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含。也就是说:有形为阳,无形为阴;运动着的阳,静止着的阴;外向的阳,内向的阴……等等。 中医把能治病的药物或治疗措施称为“阳”,把机体受药后产生的各种反应,包括疾病好转后的症状,都归属于“阳”的范围。而把机体在患病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适,以及药物对人体潜在的危害都属于“阴”的范围。“阳病治法”和“阴病治法”也就应运而生。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